今天,小编来分享一幅碑帖,明代姜立纲楷书《古千字文》。说起姜立纲,可能有些书友不太熟悉,而小编也基本没有发过姜立纲的作品熊猫配资,可是姜立纲的书法绝对是成就非常之高的,甚至被誉为“一代书宗”。作品为册页,尺寸为28cm×15.2cm,图片来源日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付设教科图书馆东书文库藏书。
推荐一本姜立纲的千字文字帖,书友们可以看看。
姜立纲,(1444年—1499年),字廷宪,号东溪,浙江瑞安县梅头镇东溪村人,擅长楷书,其字体度浑厚,清劲方正,世称台阁体或诰敕体,在当时名声大噪。
据明黄佐《翰林院记·选充秀才》条云:“秀才之选始自太祖(朱元璋)时,然未始隶翰林也。英宗时,始选奇童及善书法,充本院(翰林院)秀才。天顺中有姜立纲,字廷宪,居梅头里,七岁以能书,命为翰林院秀才”。也就是说,在正统年间,年仅7岁的姜立纲,因写得一手好字,经官府推荐选拔,被朝廷破格录取为翰林院秀才。
展开剩余88%进入翰林院后,姜立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天赋而骄傲自满,反而更加勤奋刻苦。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古代名家的书法,临摹钟繇、王羲之、柳公权、颜真卿、赵子昂等名家字帖,汲取他们的书法精华。同时,为了迎合时代特色,他还兼学沈粲、沈度的“馆阁体”。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,他逐渐将所学融会贯通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
天顺七年(1463年),20岁的姜立纲被授予中书舍人官职,正式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。此后,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书法技艺和谦恭谨慎的为人,历经明景泰、天顺、成化、弘治四朝,官职不断升迁。在漫长的为官生涯中,他一直供职于内阁,主持《孝宗实录》及起草重要政件。
当时,凡内廷制诰、宫殿碑额大多出自他的手,“姜字”成为了宫廷书法的代表,备受尊崇。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宫廷中备受珍视,在民间也享有极高的声誉,成为了人们竞相模仿和收藏的对象。时人以得到他的片纸只字为荣,“人得片纸,争以为法”,足见其书法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。
姜立纲的书法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,还远播海外,声名远扬至日本。日本为求国门匾额,曾遣使来华,请姜立纲书写。当他的字被高悬于日本国门之上时,其国人每自夸曰:“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。”
除了书法,姜立纲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、诗人和画家。明代徐沁《明画录》载:“其画山水,深得黄子久法。世人但知其书法为院体,不知其精于画也。”他的诗文书画相互交融,展现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。
然而,正值其事业鼎盛之际,却因守孝求归,悲伤过度而英年早逝,年仅55岁。
今天这幅楷书作品,棱角分明,转折处方硬有力,同时又不失圆润自然,可谓刚柔并济。同时结构上平正稳健,极为端庄瘦劲。此外,整幅作品字体大小匀称,排布错落有致,整体化一,和谐俊美,看着非常舒适。
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,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。让我们以这幅作品为契机,呼吁广大书友们,让我们共同努力,珍视传统书法文化,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,让书法这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注: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熊猫配资,如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
发布于:山东省亿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